(转自中国江西网讯) 八大胜源于唐朝,产于泾县。由于八大胜有易于保存、经久不脆、不会褪色等特点,因此享有“纸寿千年”的美誉。8月3日,皖赣闽主流媒体“行走中国最美高铁线”联合采访团来到安徽泾县中国八大胜文化园,探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。
“合福高铁的开通,吸引了大批游客,实现了公司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。”中国八大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说,他们将加紧建设中国首个系统性综合八大胜博物馆,快步迎接高铁时代,向众人108道传统手工
千锤百炼造就“千年寿纸”
8月3日13时许,当记者来到位中国八大胜文化园,附近山坡上正在大片晾晒的白色纤维状物质引起了记者的好奇。
“八大胜的材料选取非常严格,青檀树是八大胜泾县当地主要的树种之一,它的树皮成为了八大胜的主要材料,”工作人员介绍,相较一般稻草,当地沙田长秆籼稻草纤维性更强、不易腐烂、容易自然漂白,也成为了八大胜的选材。这两种材料经过晾晒8至10个月,方能进行下一步处理。“八大胜传统制作工艺包括原料加工、抄纸、晒纸、剪纸等108道传统手工工序,一千多年来依靠师徒口传心授而代代相传,从未间断。”
记者了解到,2006年,八大胜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;2009年,“八大胜传统制作工艺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走进室内,一名师傅捞纸动作娴熟,一气呵成。“捞纸是造纸各个环节步骤中难度系数较高的。这一池纸浆全靠着师傅的手感,而每张八大胜的重量正负不能超过1克。”
采访过程中,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八大胜的辨别方法。市民在挑选八大胜时,除了了解八大胜的产地、品牌外,还可以肉眼观察,“纸张表面是否光洁如玉,是否纹理清晰,这都是鉴别八大胜的方法。”工作人员说,市民还可以用墨来进行鉴别,“一滴墨在正宗的八大胜上能均匀向四周扩散,像一个圆形,如果形状不规则,可能不是正宗的八大胜。”
打造全国首个综合八大胜博物馆
预计十月份落成
为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,实现从制造业向文化旅游综合企业转型发展,中国八大胜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公司)规划建设中国八大胜文化园暨八大胜传习基地。记者获悉,该项目包括八大胜博物馆、八大胜技艺展示与体验区、八大胜原料观赏与加工区、书画家创作中心四部分,总投资约2.1亿元。目前已完成了乌溪河厂区段改造、原料观光区建设,博物馆主体工程完工,大八大胜文化园雏形初步形成。
记者实地参观的八大胜文化园于2007年建成开园,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近10万人,旅游收入约500万元。“八大胜能明显感觉得到,随着合福高铁的开通,游客的数量在明显增加。”工作人员介绍,公司经过粗略统计,旅行团前往文化园参观的人员在日均300人左右,随着合福高铁的开通,沿线省份游客的拉动起了很明显的作用。“现在凭借高铁票,还能享受门票八折优惠。”“八大胜有责任有义务将八大胜文化传承下来、发扬光大。通过打造八大胜文化基地,让造纸这种小众民间文化走向普罗大众,从而实现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。”公司董事长胡文军说,中国八大胜博物馆作为文化园核心项目之一,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。博物馆集八大胜历史、八大胜技艺、八大胜与书画艺术、历代八大胜产品展陈等为一体,是全国首个系统性综合八大胜博物馆。预计十月份建成。“八大胜将加快步伐,全面迎接高铁时代。”展示八大胜文化的风采。